“碳中和”之路:中国体博会在行动!

仲冬霜月,叶已落,雪已至,距离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又近了一步。同时,随着天气渐冷,雾霾天气再现,一个多年以来被讨论…

仲冬霜月,叶已落,雪已至,距离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又近了一步。同时,随着天气渐冷,雾霾天气再现,一个多年以来被讨论的问题再度被摆上“桌面”: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届时是否会再度增加碳排放的负担,造成大气污染?

这个担忧并不是凭空产生。

据资料显示,2007年世界杯橄榄球赛产生了57吨碳排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产生了275万吨碳排放;2016年里约奥运会产生了450万吨碳排放。可见,国际体育赛事不仅会加强全球体育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彰显奥林匹克精神等良好作用,也有可能因为温室气体排放地增加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冬奥会将有望成为一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日前,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在发布会上曾讲道:“北京冬奥会正在兑现‘碳中和’的办赛承诺。许多冬奥场馆都将采用绿色能源供电,如太阳能和风能。北京在减少碳排放这方面还有很多创新举措,如冰场采取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技术,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可见,北京冬奥组委此次“碳中和”方面的重视程度与投放力度。

不单单是北京冬奥会,放眼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会发现:均在为“碳中和”的达成而蓄力。这不仅仅是全行业的号召,更是为了长期保持“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诚心守护。

今年10月,在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加强婴幼儿照护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社区足球场地等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建设体育公园,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设施,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新功能。

往前再推3个月,今年7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对于体育公共空间的建设提出了目标:要求新建或改建2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配建一批群众滑冰场,数字化升级改造10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

结合以上两大与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公园直接相关的重磅文件,并结合当下北京冬奥会场馆均践行的“绿色可持续”理念来看,新形势下,“碳中和”的发展战略势必将为体育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体育场地设施领域已经打好了“碳中和”样板,以“气膜结构”为代表的“绿色”建筑开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使用环保材料进行运动鞋服制造方面,也逐现成效。推动“碳中和”任务的落地有了一个理想的开局。

△2021中国体博会上的气膜结构

说起“气膜结构”,可以称得上是公认的“减碳绿色建筑”。一方面,其搭建材料多是由聚酯纤维和多层涂层复合而成,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由于顶部半透明的设计,使得其白天能够利用自然光照明,晚上利用较少光源就可以起到较强的照明效果。

据悉,只要保证气膜结构的建筑数量达到现有建筑中的1%,就可以在未来十年中减少我国1.2千亿度电,和4.1千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而这种建筑形态在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馆建设中,被多方位借鉴和推广。

可以预见的是,借助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气膜场馆将很有可能因为成为“碳中和”的标志性建筑,而被广泛熟知。但想要进一步提升大众对这种新型建筑的了解,还需要一个专业的推广平台——而将于2022年4月21-24日举行的2022(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22中国体博会),对于这个细分行业而言,仍然是首选。

△图中绿色为区域为2022中国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

在2020年、2021年举办的第38届、第39届中国体博会上,气膜结构就是非常亮眼的存在,而即将到来的2022中国体博会,虽然目前还在火热招展中,但依据其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的“绿色环保可回收,低碳、零碳、碳中和”这一细分主题,可以预判的是,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落幕后不足2个月的2022中国体博会上,气膜结构将再度回归并引领中国体育用品业的下一局竞逐。

更何况,2022中国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的另一主题为“紧跟政策风场,顺应行业发展”——正是在前文所提到的两大重磅文件的驱动下,2022中国体博会将引导行业向着“碳中和”方向持续发力,去定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体育建筑”。

接下来,再谈谈运动鞋服领域涉及“碳中和”的最新动向。

在前不久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全球近200个国家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全球变暖,节能减排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签订了一份协议,旨在将全球变暖的温度区间控制在1.5摄氏度。值得一提的是,期间,有超280个体育协会组织也加入了“零碳排”规定的倡导中。

以上举措,引发了各界对制造业的高度聚焦,尤其是针对碳排放量较高的鞋服生产制造领域。经联合国统计,鞋服制造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量的8-10%,废水占全球总量的20%——这个巨大的占比,更加佐证了“碳中和”的必要性。

目前,已有一些品牌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度,开创了一些环保新产品。这些产品,不再依托于传统的纺织材料,而是利用聚乳酸、有机棉、杜邦纸等材料设计而成,可以实现自动降解,大量减少因焚烧而造成的“碳排放”。正如食品业有“绿色食品”那般,或许以后也会有“绿色鞋服”的诞生——不同的是,这“绿色”的定义,更侧重于“低碳”、“零碳”、“碳中和”。

一向引领体育用品制造理念、引爆体育消费潮流风向的中国体博会,长期以来都是行业“新奇特”产品的聚集地——现在是否可以大胆想象:2022(第40届)中国体博会上,是否会有“绿色鞋服”精彩亮相?这将在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一探究竟”。

关于“碳中和”,整个体育用品产业都在探寻与摸索,至于这其中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的2022(第40届)中国体博会。

注: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本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留言删除,谢谢!

关于作者: 主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