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比重过半,如何实现碳中和?

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碳中和是必经之路,而时至今日,碳中和已事关所有人的“衣食住行”。想要如期且高质量地实现…

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碳中和是必经之路,而时至今日,碳中和已事关所有人的“衣食住行”。想要如期且高质量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社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超半数。因此,有效降低建筑领域产业链的碳排放将是助力实现碳中和极为重要的一环。

9月23日,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携手未来论坛共同举办的“2021未来青年论坛”在京成功举行。针对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路径,博锐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窦强从“光、储、直、柔”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释,并指出要在公共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三条路径。

窦强指出,在企业创业过程当中,要把碳中和的账算好,“如果我们不清楚到底碳用了多少,去向什么地方,就会出现从微观上无从下手的情况。”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过半

工业、建筑、交通是产生碳排放的三大重点领域。虽然从能源终端碳排放来看,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和交通领域大体相当;但若从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来看,建筑领域所占据的比重将大幅提升。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超半数,其中建筑材料(钢铁、水泥、铝材等)占比28.3%;运行阶段(城镇居建、公共建筑、农村建筑)占比21.9%,施工阶段占比1%。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曾指出,建材行业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比2019年上升2.7%;行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上升0.2%,比2005年下降73.8%。从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预计203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城镇化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推动着建筑行业的运行碳排放比重也将不断增长。可见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减碳之路任重道远。

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会2021轮值联席主席,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张璐表示,碳中和个概念在很多创新领域被提及,也被很多大型的企业带入到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去深入地剖析在过去经济和效益中是否对整个气候,以及整个全球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据记者了解,2021年1月,中国建材行业联合会发布《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倡议书明确提出建筑材料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较2030年碳达峰时间有所提前。

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三条路径

双碳目标引领着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这是建筑行业必将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针对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路径,窦强从“光、储、直、柔”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释——“光”是指在建筑本身能做一些光伏发电,建筑不仅仅是用能,自己也产一点能;“储”其实是把这些电储下来;“直”是直流的转换,光伏也是直流电,很多用电都是直流电,过程当中就要先从光伏的直流转成交流,交流用电侧再转成直流,多次变化过程当中肯定有损失的,因此实现建筑的全直流,可以减少过程中的损失;“柔”指的是建筑本身用电的负荷,让它能够变得可调节,变得柔和一点。

窦强表示,公共建筑运行碳排放体量巨大,要在公共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共有三条路径。第一条通过全面的电气化消除建筑运行的直接碳排放;第二条实现源头的用能减量,通过降低用能需求、提升运行效率及使用调整能源结构的低碳技术,来实现源头的用能减量。如光伏建筑一体化、高效制冷机房、智慧能源监测及运行调控、智能照明系统等;第三条让建筑能够进行柔性的负荷调节,匹配风电和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发电侧和用电侧供需一体调节,通过三种手段实现在建筑领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

同时,窦强指出,在企业创业过程当中,要把碳中和的账算好,“如果我们不清楚到底碳用了多少,去向什么地方,就会出现从微观上无从下手的情况。”

EDF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中国项目创始人、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则指出,当前全球在向“2.7摄氏度的温度增长”目标进军,也就是说,我们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碳中和问题,而是面对一场气候危机的问题,大家要有危机意识,尽快加入到碳中和的变革当中。

 

关于作者: 主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